近日,笔者走进余干县梅港乡青山村青山青华种养殖合作社,见贫困户王灵文正在给龙虾喂饲料。
5亩龙虾田让他家一年收入将近5万元,这让王灵文喜出望外。
王灵文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还有带两个孩子,他都能创业脱贫,我也有信心了。
贫困户高美风在青山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种植大棚蔬菜,还带动了3名贫困户一块干。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缺少内在动力,别人再使劲也很难有效果,即使脱贫了也难以持续。梅港乡有关负责人说,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为此,梅港乡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基层建设等方式,转思想、扶志气、长本领,让贫困群众的心里热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现在存栏大水牛15头,年收入最少3万元。
大溪乡楼埠村贫困户李细兰,丈夫患病去世后,留下年迈的公公和两个小孩,按政策可以享受低保。
吃低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生活奔小康还是得靠自己。
在乡干部的帮扶下,我加入了养殖合作社养殖肉牛,学习养牛技术,如今光荣脱贫了。
我是党员我带头,脱贫攻坚不落后。
在梅港乡青山村菌菇种植基地,党小组长王军灵和贫困党员江金才、徐春贵一起学习菌菇种植技术。
把党小组、党支部建在合作社里、建在产业上。
王军灵说,基地共有6名贫困党员入股并长期务工,分红收入加上务工,年收入超过1万元。
从2017年开始,余干先后选派382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强“两委”,促脱贫。
余干县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该县建立了300余个精准扶贫理事会,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与贫困户代表全程参与并监督。
截至2017年底,该县已有19092名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脱贫,占脱贫人口的55.3%。
文/张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