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饶日报以《史俊:鄱阳湖给我创作灵感》为题报道了余干作家史俊扎根家乡肥沃的创作土壤,紧跟伟大时代脉搏,创作出大量的小说和影视戏剧作品,回报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热土。他深情地说:是鄱阳湖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5月16日,电影故事片《家徽》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天堂之城”的杭州举行。编剧余干作家史俊深情地说:是鄱阳湖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史俊从小生活在鄱阳湖畔,对母亲湖有着深深的爱恋。1984年11月,度过5年军旅生活后史俊复员回到家乡,长期供职于宣传文化部门。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2018年以来,正是脱贫攻坚战在余干进入最后决战的阶段,史俊作为县直单位负责人,受县委委派来到梅港乡青山村担任了扶贫工作队第一队长,在与群众开展“同吃、同住、同心、同劳动、同学习”活动中,他学会了如何进一步拉近干群感情距离。在此期间,他被一大批深入到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体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和为民情怀而感动。
工作之余,他一气呵成创作了六场达4万字的话剧剧本《春晓》。该剧在全县农村演出300余场,观众达70余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余干县的脱贫工作。
去年4月,余干县成功地退出了国定贫困县的行列。
后来,史俊又把《春晓》改成电影文字剧本《水乡春晓》,获得国家电影局立项批准,并获江西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资助剧本立项扶助,如今这部电影正在紧张筹拍中。
史俊深深意识到,作为剧作者要紧跟伟大时代,为人民鼓与呼。1月24日,余干县开始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阻击战和保卫战。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战斗。在国难面前,史俊决定要利用手中的笔创作一部优秀的抗击灾难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万事开头难,开始他不知如何下笔,为此,他深入生活寻找灵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每件事都让他收获了许多感动。从防疫英雄的走访,到普通群众的情感故事,让史俊无数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从许多鲜活事例中看到了人们在国难面前展示的人性的光辉。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获取了大量的素材,史俊创作电影剧本《疫去花开》时文思泉涌。
好作品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对于史俊来说,一部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只有不断地打磨,才能出精品。他取材于真实生活故事的视角独特、主题厚重、折射家国情怀,契约精神和守信传统美德题材的原创剧本《金色的家徽》,在由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共同举办的2015“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证书颁授仪式中入选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荣获2015“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潜力电影剧本奖。
作为是当年江西省唯一获得入围夏洐抔优秀电影剧本殊荣的作品,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如今史俊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上饶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发表中长篇小说 、影视戏剧剧本等文学作品1000余万字,剧本曾获夏衍电影文学奖、中国戏剧文化奖、田汉戏剧文学奖、首届汤显祖戏剧奖等殊荣。
来源:上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