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县的历史,余干县名的由来 | 余干网-全讯600cc

2017年12月27日20:22:40干越生活21482字阅读4分56秒

要说清余干的历史,先要搞清“余干”县名的来历。

 

“干”字,根据西周铭文考证,古与“寒”通,音汗。黄帝联盟有寒部落,寒哀为黄帝驾御马车,为寒氏族始祖。寒人后分为干、戈两族,后来寒被夏所灭,族人南迁。

余干县的历史,余干县名的由来

商代时,干为商之属国。

 

周代中叶后,干国由徐州南迁临淮,《说文》中许慎有注:“干,国,在临淮,出宝剑。”

 

干国再南迁江苏扬州,后为吴所灭。

 

吴、干之战战争相当残酷,《管子·内业篇》有“昔吴、干战、未龀,不得入军门。

 

国子摘其齿,遂入,为干国多。”

 

古代越人及其部分后裔民族有在成人礼、婚娶等仪式时拔去上颌的门牙的习俗。

 

就是说为参加抗吴,年幼者提前凿齿以表成年。1975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的第一册,在“春秋时期图”江淮之间标明为“干”而到“战国时期图”,图示即为“吴”,说明干已被吴所灭。

 

干国亡后,一支南迁姑苏寒山,融入吴,称干吴。

 

越灭吴,干吴转为干越。南迁江西余干一带的干人与越人、越章人、扬越人融合,也成为干越。

 

古代我国南方一带,有百越民族繁衍生息。

 

《汉书》地理志中有“自交趾(今越南)至会稽(绍兴)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性”,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提到:“干越之部犹闽越、瓯越,称干越,以别于他部耳。”

 

“干越”二字最早见之于《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 09 2年),干越来宾。”

 

《文选》中说:“禹治天下,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之民。”《太平寰宇记》、《一统志》谓“越西界干越地”,按上所说,干越应在鄱阳瑚地区及浙江以西地区。

 

信江发源地,今玉山境内的怀玉山古名干越山。

 

关于“余”字的来历,主要有二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余”是古越语的发声词“余干”就是“干”这个词反过来证明。

 

干越就是由干人与越人融合而成的。

 

第二种说法,《说文》:“余,饶也。”谓足食得饱,富足。

 

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流域水路交通发达,自古物产富足,如“上饶”就得名于“上乘富饶之地”。

 

《一统志》中说:“余干本春秋越西界干越地。” 故名“余干”。

 

余干这个地名早在秦代以前就存在。

 

《中国历史地图集》秦代以前的中国地图就有“余干”这个地名,与艾(今修水)、彭(今湖口)为我省最早的邑名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信江就叫“余干水”,秦代改为“余水”。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地图中质量最高、内容最详的一种。

 

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主编。

 

由复旦、中国社科院等名校数十位学者历时三十余年合作完成,是目前最有权威的地图。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分三十六郡而治之。

 

郡下设县,余干始置县,当时属庐江郡。

 

著名史学家曹学铨在《广信志胜》中考证:“秦统一中国后,分故干越为鄱阳、太末、余干三县。”

 

当时余干其地除包括今赣东北地区外,还包括东汉建安十年上饶析出的建平县。

 

其地包括今福建的建阳、建瓯、崇安、浦城等县地。

 

《余干县志》也提到古余干县的疆域“若春秋之大国,东抵歙(今安徽歙县),西抵豫章(今南昌等地),南抵瓯徽、建宁(今福建北部),北抵番甸(今鄱阳县)”与曹说基本相符。

 

历史上,“余干”县名曾有过几次变动。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改余干县为余汗县,但此处“汗”仍读为“干”。

 

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余汗县为治干县。

 

建武元年(25年)又将治干县恢复为余汗县。

 

因余汗多水患,南朝宋永初间(420—422年),去水存“干”,复将余汗县改为余干,沿用至今。

 

从寒人后代干、戈的“干”到干国、干越,到去水存“干”余干的“干”字都读gān。

 

现如今,多数人读为gàn其实是误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余干资讯

余干一男子被“骗婚”损失7万多

1991年出生的江苏女孩梁某某,本该在一个奋斗的年纪书写自己的青春。但她为了钱财,伙同“媒婆”以结婚为诱饵诈骗余干曹先生共计7.15万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梁某某涉嫌诈骗罪被被法院取保候审。 20...
余干资讯

恭喜!余干两位老师当选2021最美教师

关于2021年上饶市“最美教师”评选结果的公示 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1年上饶市“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的通知》(饶宣字〔2021〕16号)精神,各地各校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共推荐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