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不断地给我们灌输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
现在想来:这就是早期的“中国梦”。
可惜,这对于当时还在住茅棚,点油灯的多数国人来说,太过遥远,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和接受能力。故而,可能连说这话的老师自己也没把它当真过。
不过,我们这些稚气十足的孩子,却把老师的话当成真理,整天扳着手指头,日等夜盼。
等待中国梦的实现。
可5年过去了,既没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洋房,也没见代牛耕田的拖拉机。反而,不见了说那话的老师,他在如火如荼的“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赶回农村,吆喝着耕牛种地去了。
6年后,终于等来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火红年代”。
可“全面大闹钢铁”,“村村放高产卫星”的跃进高潮,和公社食堂里的“大锅饭”却让我们跑步进入了“3年大饥荒”。
吃糠咽菜,手握着24种月月难于兑现的“购物卷”我们终于明白了。
现实终归是现实,那“梦”终归是梦。及到疾风暴雨,雷霆万钧的文革年代,我们更无法摆脱手足相残,夫妻反目的梦魇,去做那莺歌燕舞的“黄粱美梦”了。
就这样,几十年的政治折腾送走了老一辈的共和国领袖,也把我们这些当年忠诚不二的稚童,砥砺成了白发复额的老人。
就在那“梦”渐行渐远,即将把我们彻底抛弃的时候,在共和国上空,突然响起了一声惊雷:文革的帮凶——四人帮垮台了!
紧接着又响起了一个伟人雷霆般的声音:改革开放,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卸掉了头上姓“资”姓“社”的紧箍咒,国人又开始做梦了。他们的美梦还是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可那时,“拨乱反正”伊始,万事开头难。
人们的收入不多,口袋依然沓瘪;于是就发扬“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开始忙乎着,利用工余时间自己动手打家具,搭煤炉,砌厨房,忙忙碌碌地,但活得有滋有味。
其后,企事业职工迎来了多年未曾谋面过的好事——工资改革。户头上刚刚多了几元,十几元的进项,就开始做起“三转一响(注一)”的美梦起来。
可不是,人们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积攒一整年,年尾买回台风扇、缝纫机什么的;那可是一件轰动邻里,激动自家的大事。
又过了几年,人们的梦幻又与时俱进了,原先的风扇、收音机、自行车已为多数人所不屑;大家期盼的已是新彩电、冰箱、录音机、录像机、微波炉等“n转n响”了。
记得1987年年初,我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北京出国人员服务部买回了上述洋货,当时轰动了整个居民小区,前前后后的邻里争相跑来看热闹。
孩子们喜笑颜开,夜夜挤进我狭小的居室里(注二)来看彩电节目。可人多房小,供不应求,爱人索性把彩电搬去窗外,露天放映。后来,冰箱、洗衣机等还陆续到货,9平米的居室无处安放。
这可苦了我的爱人,她四出求助,托了n个熟人,最后才获得了3个朋友的同情,同意暂时寄放。
可见在当时,提前兑现那脱群的个人“梦”,还未必全是好事。
历史又前行了三十年,我国人民更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和热情,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超乎想象的美好。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要牛”的美梦,早已实现;
“n转n响”也早就不为人们所稀罕。
现代化的科技成果:bp机、传真机、手机、电脑、电视机、大屏幕彩电争相朝我们奔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如:电子邮件、qq、二维码网购、微信等也如潮水般朝我们涌来。
在我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外部世界以情感上的震慑。
处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中国人豪情万丈,情不自禁地宣称:对物质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曾经的美梦,可如今,我们的中国梦是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一:所谓“三转一响”指手表、风扇、缝纫机和收音机。也有指自行车、风扇、缝纫机和收音机的。
注二:当时,工厂里的职工住房非常紧张。从1972年到1987年,我先后住过总面积为:6平米,9平米,11平米的居室,没有客厅。
作者/文磊,于上海浦东新区